|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我家的葡萄、西瓜中看更好吃,价格不贵还可以到田间现场采摘品尝,买不买没关系。家人吃、送亲友有脸有节,送健康实惠有面子!”连日来,田楼镇境内的345省道、县产业大道两侧,太阳伞下,经营者正向过往路人推销自产自销的西瓜、葡萄等农产品。这是田楼镇利用交通便捷优势,多元营销,提升现代农业品牌成色,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的缩影。
田楼镇是我县农业重镇,土地肥沃、水系发达,且境内有204国道、345省道、G15高速、连盐铁路以及县产业大道等国省县干道,利用交通优势条件,该镇瞄准农业新业态及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在调优结构、改良品种、促进转型升级上动脑筋,充分激发政府引导力、市场驱动力、行业协会组织力、企业和农户参与力作用,以常年保供四季保鲜的优质时鲜蔬菜瓜果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鼓起田楼群众“钱袋子”,搭建名特优农产品进入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的“直通车”。该镇坚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规划发展设施生态农业生产基地,争取县农开、财政以及水利等单位在本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当地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提供平台,过去单一种植粮食作物扩展转型为稻田+、大棚蔬菜、葡萄、西瓜、西兰花种植以及豆丹等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经济作物面积从5年前的25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近10000亩。
生产经营中,该镇不少种植户仍习惯于过去坐等客户上门或找亲戚朋友帮销,不善于主动推销产品,出现农副产品滞销状况,对此,田楼镇在强化技术培训、引进良种良法基础上,勇于打破种植经济作物面临地域偏远、品牌不响的两大“壁垒”,坚持以“好品种”为基础,以“好品质”为依托,由镇人大牵头,对接“联姻”县农委、商务局等单位,对种植户进行营销理念灌输、培训,将传统经营与现代营销相融合,积极推行网络电商营销,组建合作社统销,设点自主销售、顾客实地采摘观光以及组织农副产品参加展销会等方式渠道,不断提升本地农副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额,打造具有田楼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田楼镇皛晶鑫牌优质大米2019年参加省级展销会,获省好大米称号。
田楼村循环经济生态园内的融盛葡萄专业合作社加大投资力度,兴建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致力改善果品品质,引进表光好、色泽亮、口感甜且粒大饱满的夏黑、阳光玫瑰、金手指等10多个品种,面积由过去的110多亩增加到1300多亩,由单村、单兵作战向佑兴、大莽牛等周边村辐射,吸纳120多户加入合作社,带动300多名剩余劳力就近务工、共同创业。合作社推广测土配方、疏果整形、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等技术,精心培育的源硕牌夏黑、阳光玫瑰等葡萄果品先后荣获省级金奖2项、银奖1项,不仅在本地市场畅销,还通过电商平台,与上海、浙江等地客户签单,田楼葡萄成为“皇帝女儿”——不愁嫁。占江西瓜种植合作社流转150多亩土地种植大棚西瓜,推广分季节栽培管理新技术,夏秋冬三季都有瓜上市,种植的8424西瓜亩产量从3000多公斤增加到5000公斤以上。合作社负责人张占江还主动报名参加县镇组织的营销培训,补短板强弱项,学习营销经验,在上海、苏州等地市场设立销售窗口,由于品质好、有卖相且价格适中,基地近千亩西瓜只愁长、不愁销,每亩收入达1.2万元。人大代表孙玉军、王开荣牵头的松柏、金宝专业合作社,发展西兰花、甘薯、优质大米以及稻田龙虾等种植养殖项目,由合作社统一采收,统一发货,实现直销。佳美、林美等合作社利用靠近345省道、县产业大道等干道优势,扶持合作社成员种植葡萄、西瓜、草莓、桃子等经济作物,主动联系外销前提下,积极拓展本地及周边市场,路边设点,整车外发、批零兼营相结合,形成60%订单外销、30%商贩批发、10%路边销售的6、3、1营销格局。
“今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现场采摘的顾客没有往年多,但整体经营销售利润还算可以,每亩地收入1万块钱没问题。”三庄村加美合作社负责人王家米高兴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