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鞋的呆呆 发表于 2021-6-30 15:15:43

剧透“红色上马台”!这个七一,咱们不见不散!




在革命老区灌南县张店镇境内,有一个地方--上马台,曾是中国共产党在东灌沭地区最重要的活动中心,胡服、刘震、洪学智、刘瑞龙、金明、杨纯等党政军中、高级领导干部曾在这里留下革命足迹。6月26日,小编第一次来到了张店镇马台村,给大家带来上马台红色基地的最新消息,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剧透吧!





上马台被人们誉称为“小莫斯科”和“苏北小延安”。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这片热土上涌现出很多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谱写出一段段气壮山河的红色传奇……





作为中国共产党“东灌沭”革命发源地,有“苏北小莫斯科”之称的张店镇马台村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打造“红色上马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已经成为苏北老区人民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





该项目自建设以来,施工单位加班加点,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一间间泥巴筑起的房屋瞬间勾起了很多人久远的记忆。




猜猜这是什么建筑?









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确保让这个“红色基地”在七一前向社会开放!














一个个老物件总是能将人们的记忆带回到那个红色的年代!




红色上马台,已经成为灌南人民开展传统革命教育的重要载体,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连云港市乃至苏北地区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阵地。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为发动群众、鼓舞斗志、开展夺粮斗争,县委决定为刚组建的县游击大队制作一面队旗,并将这一任务交给上马台地下联络站的孙秉惠、李保青夫妇,他们接受任务后把家里仅够用来糊口的粮食卖掉,几经周折买回一块红洋标布。夜晚,在县委书记冯加驹等同志的指导下,李保青同志和女儿孙桂仙秘密地躲在房子里,一针一线为次日县游击大队夺粮暴动精心缝制了一面带有镰刀、斧头和五颗五角星标志的党旗。(图为依据该故事原型制作的铜像)


正是这一间间充满年代记忆的草房子,孕育了苏北地区最早的革命火种。义泽河的河水静静地流淌,岸边残余的台阶和依稀可见的小径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昔日交通站的房子在岁月流逝中一度消失,却又再次容光焕发,故址上那一大丛墨绿的竹子,依旧郁郁葱葱……
这个七一,让我们相约“红色上马台”不见不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剧透“红色上马台”!这个七一,咱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