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有娃的妈咪似乎只有宝宝在肚子里时才完全属于你一个人。因为从他出世的那一刻起,你的科学育儿观就会被婆婆、妈妈、小区大妈甚至七大姑八大姨的“老经验”“老传统”批驳得体无完肤,她们总是意志坚定地,战线统一地坚持着自己的育儿观点:
你的母乳没营养不如奶粉 生完宝宝不久,因为离了十万八千里,婆婆特地派小姑子来探班。小姑子回去后报告说,她同事的奶挤出来上面飘着一层黄油,而我的奶简直就是稀水水,还添盐加醋地说娃吃不饱,各种闹。于是婆婆就打电话来说:“你的奶没营养,不要给娃吃了,咱喝奶粉,不差那俩钱。” 你应该搂着宝宝睡 我和我老公的睡姿我俩心里都清楚,所以在宝宝尚未出生时就准备了小床。可是伺候月子的婆婆看见小小的人儿整天睡小床,就有话说了,大冬天的让我孙子一个人睡,她不冷吗?你们嫌麻烦不如让我带着睡! 过了百天就可以给娃把屎把尿 产后复工,婆婆过来帮我看孩子。第一天下班回家就看见婆婆给孩子把尿呢,婆婆还得意的说,我这把一次尿就给你省下2块多钱(尿不湿费用)呢,我真是哭笑不得。 迫不及待地早早给宝宝加辅食 妈妈说娃四个月就可以闻到五谷香了,该吃辅食了。婆婆说娃长大了,光吃奶粉饱不了了,给吃点饭吧。而且还总是背地里让娃舔筷子,偷偷给喂!
类似以上这些场景熟悉吧?回忆一下,当我们遭遇以上情况时,你的反应是怎样的?是不是马上开口制止他们:
不能!
不可以!
不行!
当你说话的同时,你的脑海中已经反复浮现着这件事带来的后果,虽然你心里知道母乳比任何奶粉都好,你也知道吃盐会破坏宝宝味蕾,或增加宝宝肾脏负担,你更知道把尿对宝宝的括约肌发育不利……
但是婆婆和妈妈一脸懵逼,并不了解后果,他们心里的想法是,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有什么问题?针对以上这个普遍性的问题,育儿专家崔玉涛的一席话点醒无数妈咪:
解释和共同学习效果要远远大于直接说“不”,直接拒绝老人,会引起老人的反感,面子上也挂不住。所以妈妈可以与老人共同学习,给老人详细的讲解这样做会对宝宝造成的不良影响,妈妈可以将一些科普育儿类的内容与老人分享,对于外界的声音,老人接受起来要比接受妈妈的“不”容易的多。 我知道其实婆婆不是恶意,就是有时候着急,语气不好。而且生完孩子后记性差,一些育儿知识点看过又忘了,只记得不能这样做,但忘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也经常看一些育儿文章,但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又不记得在哪看的,上哪找。 如果有有一种方法能让婆婆和我共同学习就好啦。 我买了育儿书,婆婆根本不爱看,倒是朋友圈的文章她特爱转,还经常发给我…… 书店的育儿书种类实在是太多了,全部买回来得要好几百吧,我看看还有点舍不得,你们有没有免费的育儿书籍赠送的啊(*^__^*) 嘻嘻……”
最后总结 0~3岁,是人生最佳的教育期,将来的智商水平、行为习惯、性格品质全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