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第四批 “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发布
根据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安排,近期各县区、
功能板块分别确定了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现分批予以公布。
连云港市
第四批 “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
灌南县(共30件)
1.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始终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狠抓产业投资,推进产业发展,年度完成产业投入150亿元。实施培强培优企业行动计划,推动重点企业规模和实力双提升,2021年度实现销售过百亿企业2家。
2.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全年累计申请发放“苏科贷”2000万元,主要用于扶持和壮大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校企联盟加强我县企业的产学研对接,深入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年组织产学研对接20场次,达成科技成果30项。
3.持续开展公共空间治理,扩大农村垃圾分类试点范围,推动农村公厕长效管护,新建村庄污水处理设施50个,全面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完成省市农房改善任务。
4.健全完善“湾长制”常态化管护机制,完成入海排污口监测、溯源,重点整治陆源入海污染,系统解决好管理与保护的突出问题。
5.建设创业载体。投入2亿元,新建电商物流产业园、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建设智能物流仓库、电商综合楼等。项目分两年实施,2021年底建成4万平方米智能物流仓库。
6.推进就业创业。开展创业培训300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实现新增就业1.2万人。建成市级以上创业基地2个,提供青年就业见习岗位500个,做好退役军人专岗开发。
7.补助农民进城购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购买商品住房,补助300元/平方米,限补一套,最高限补4.32万元。其中,规划撤并村庄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退出的宅基地按2万元/宅补助,拆除的住宅按楼房1200元/平方米、平房800元/平方米补助,最高限补15万元(具体按政策执行)。
8.建设城乡道路。建设苏州南路、海西路等7条城区道路,提档升级农村公路6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7座。
9.建设武障河新闸。新闸13孔,总净宽130m,设计排涝流量849m3/s,最大瞬时流量986m3/s,老闸址处新建交通桥。工程建成后,排涝受益面积1299.6km2。
10.发展规模农业。推进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内建成4万亩。发展设施葡萄5000亩,创成2个省级园艺标准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0家,申报农产品绿色品牌20个。
11.提升灌排水平。实施沂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改造灌区面积8万亩,疏浚义北干渠17.3公里、大中沟13.89公里;拆建生产桥14座、泵站16座、渡槽4座,新建路涵40座、渠桥100座;新、拆建防渗渠道29.12公里,新建巡渠道路13.03公里。治理后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骨干灌排水工程设施配套率、完好率达到90%以上。项目概算总投资8300万元。
12.巩固脱贫成果。着力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四个不摘”政策,强化“两不愁三保障”措施,健全完善以产业扶贫为引领,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政府托底扶贫为保障的帮扶体系。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扩大精准防贫保险覆盖面,降低救助门槛,加大救助力度,切实增强脱贫稳定性。
13.促进我县畜禽、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组织各动检所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内的广大养殖户进行摸底排查、上门发放消毒剂、抽检等措施,把“健康养殖”的精神落到实处。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开展水产、畜禽健康养殖培训活动,促进养殖业有序健康发展。
14.推动学校建设。投入3亿元,新建惠泽高级中学、扬州路小学,其中惠泽高级中学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办学规模16轨48班;扬州路小学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办学规模8轨48班。
15.提优教师队伍。实施“名校名校长名师”工程,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管理改革,新招聘教师260人以上,培训教师2000人次以上。
16.加强医疗机构建设。投入4000万元,新建公共卫生监测中心,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配套水质检测室、职业卫生检测室等。投入7600万元,扩建传染病院,新增建筑面积5850平方米,增设床位70张。
17.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投入3000万元,建成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以及堆沟港、三口、百禄、孟兴庄4家中心卫生院发热门诊。稳定运行6个核酸检测实验室,日检测能力达9000例以上。
18.推进旧城改造。完成5个地块、13万平方米房屋征收。综合整治五家院等8个老旧小区,实施墙体刷新、道路改造,配套停车位、污水管网、消防等设施。
19.建设休闲运动场所。完成体育馆内装及配套设施建设,年内全面投用。建设盐河体育休闲公园,规划综合运动区、儿童游乐区、老年活动区等场所。建设硕项湖休闲运动区,改建12公里健身步道,增设小型游园。新增6个“口袋公园”、5条林荫绿道,城区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实现全覆盖。
20.城区垃圾分类管理。加快推动城区居民小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
21.提升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增幅不低于8%,动态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生活保障标准,按时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救助困境儿童。
22.提升居家服务水平。为2万名60周岁以上老人、20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保洁送餐、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完成500户特困家庭适老化改造。
23.关爱“事实孤儿”,建设“梦想小屋”。针对群体居住条件简陋、生活设施缺乏的实际状况,按照“三面改造、六物到位”的建设标准和“四必须、四保证”的建设要求,依托原有居住房间进行规划装修,利用一年时间,在全县建设110间“梦想小屋”。
24.改造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对田楼镇五保供养服务中心、新集镇五保供养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升级,改造为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
25.全面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聚焦市场堵点、企业痛点、民生热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推行营业执照“跨区域通办”,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更大范围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成”。
26.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平台建设。以实战实效为检验标准,加大基层“三整合”改革力度,积极推行“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把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打造成为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服务民生的窗口。
27.实施物业管理提升行动。探索多方筹资和社区、国有物业公司接管小区新模式,实现物管服务全覆盖。
28.落实法治惠民措施。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推动县镇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工作。
29.畅通和规范群众信访诉求表达渠道,深入推进重复信访治理,常态化落实接访下访、包案制度,妥善化解问题楼盘等矛盾纠纷,争创全国“信访三无县”。
30.创建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按照服务站建设与工作规范,推进镇、村两级服务站规范化创建。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五星”及以上比例达到100%、退役军人300人以上的村级服务站“五星”及以上比例达到80%、退役军人300人以下的村级服务站“四星”及以上比例达到70%、退役军人300人以下的村级服务站“三星”及以上比例达到80%。
来源:连云港发布